與芬妮約定這次的年度選班,應該至少有兩年吧?
兩年→24個月,雖不至於發生72變,
但也從最初計劃的捷克布拉格,最後變成了德國南部的國王湖~
在這民國100年的春末夏初(六月中旬),
登高一呼,
揪到了喜愛旅行的三位熟男與六位美女,
十人德奧團的三天兩夜小旅行,就此展開了~~~
此行,大家都是好攝之人,每個人帶的"伴遊"來頭不小溜~
(我的G11啊~ 你可要給我爭氣點喔~~~)
千里迢迢,整夜未眠,
行程的第一個休憩處,看到這樣的天空,
老實說,
心~給他有點涼了!
幸好,
到了第一個景點冬季奧運的滑雪跳台,
看到藍天白雲,
奇濛子~溢優~~~
坐上觀眾席,
想像一下,參觀比賽時座無虛席的感覺~
本打算登上位於德國和奧地利的國界交接點,
德國第一高峰-楚格峰(Zugspitze)一探究竟,
計畫趕不上變化,
後來只在楚格峰山腳下的Garmisch-Partenkirchen,
住了一宿~
當初芬妮建議要在此停留一晚上時,
我還搞不清楚東南西北,上網google之後,
發現這個我永遠記不起全名的小城鎮,
還真是給他有夠美,
當下二話不說,決定排入行程裡,
雖然,我們下了飛機後,要開500公里,四個多小時,
才到得了這美麗的滑雪渡假村,
但這地方,真的很值得多停留上幾天,
而非短暫的幾小時~
先來稍微介紹一下下,
這個唸起來落落長的城市,為何要取這麼難記的名稱?
話說,幾個世紀以來,
Garmisch (在西方)和Partenkirchen(位東部)
是各自分開的獨立小鎮。
直到1935年,在預期1936年舉辦的冬季奧運會,
希特勒決定將二個城市結合起來!
那個年代,他最大,說了算,
就這麼產生了Garmisch-Partenkirchen城鎮。
如今,這小鎮就因全名難記,而被世人錯誤的簡稱之為Garmisch
(對Partenkirchen居民來說,應該會有點不爽吧?!)
大多數遊客會發現,
稍微現代感覺的壁畫繚繞是Garmisch;
而鵝卵石街道可感受到過去時代的是Partenkirchen。
名稱記不起來,沒關係!留住美景在腦海,咖重要!
冬季是人氣沸騰的滑雪渡假村,
夏季是避暑勝地的寧靜小鎮,
有著清新的空氣,美麗的景緻,
讓人很想在此~long stay~
第一晚,就住在這旅館裡。從房間陽台,可以看到遠方的楚格峰~
他鄉遇故知~乃為人生一大樂事!
在此德國的美麗小鎮上,
遇上了已經退休的鄒企服(現為規劃歐洲團的專職導遊),
正在義德旅行的他們,跟我們同一天抵達小鎮,
相約在這家民宿碰面~
企服說,他們十多年前到訪過後,
不僅愛上這城市,而且再也沒去住別的民宿!
我們一看,就決定了,希望明年有機會,我們也要~~~
住~在~這~裡!!!
(↑這張照片是從芬妮那兒偷來的)
喜歡此民宿後院的氛圍
現在,才發現沒拍下幾張Garmisch-Partenkirchen的美景!
此行全仰賴熱心的芬妮在聯繫,
頭一回,本人完全不用規劃行程也無須找路,整個沒帶大腦的出遊。
熬大夜之後,立馬上路的結果,
我啊~腦子殘,眼未開,手也廢...
按快門的手指頭竟然不怎麼靈光!
行程第一天,就在這種頭昏腦鈍的情況下結束了!
Day 2~ 待續~~~
小分享~
三天兩夜,行程與當初規劃有些許的出入,最後,是這麼安排的~
。Day 1:Vienna(維也納)→Garmisch-Partenkirchen (夜宿於此)
。Day 2:Garmisch-Partenkirchen(加米施帕騰基)→Innsbruck(茵茲布魯克)→Swarovski(施華洛思奇水晶博物館)→Kehlsteinhaus(Eagle's Nest鷹巢)→夜宿Königssee(國王湖)
。Day 3:Königssee(國王湖)→Salzburg(薩爾斯堡)→回到Vienna
鄒企服的部落格,有很棒的歐洲旅遊行程與資訊可以參考→ http://hunteileen.blogspot.com/
想更了解Garmisch-Partenkirchen?點進去看看囉→http://www.gapa.de/